100句家规家训(六十):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9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
修炼身心,就要减少欲望,做到恭敬俭约。

欲望过多,烦恼越多。我们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是必须的,但不能为了名利就不择手段,甚至铤而走险。待人一定要恭敬谦虚,假如飞扬跋扈,不可一世,就会自取灭亡。

图片

修身养性之道:寡欲与恭俭的生活智慧"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",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,就是修炼身心首先要学会控制欲望,为人处事要先做到恭敬和节俭。一、寡欲:减少欲望才能活得轻松人活着都有欲望,这是正常的。饿了想吃饭,冷了想穿衣,这些基本需求是应该满足的。但问题就出在,人的欲望往往不会停留在基本需求上,而是会不断膨胀。今天有了一碗饭,明天就想吃两碗;今天有了一件衣服,明天就想穿更好的。这种欲望的膨胀,正是烦恼的根源。欲望就像个无底洞‌,你永远填不满它。有了钱还想更有钱,有了权还想更有权,有了名还想更有名。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这些身外之物,结果呢?要么累得半死,要么为了得到不择手段,最后反而害了自己。古话说得好:"人心不足蛇吞象"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减少欲望不是要人清心寡欲到不食人间烟火‌,而是要学会知足。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追求,但不能为了名利不择手段。看看那些贪官污吏,哪个不是欲望膨胀最后自食恶果?咱们普通老百姓虽然不追求大富大贵,但也要警惕欲望的陷阱。少一点攀比,少一点贪婪,日子反而过得舒心。寡欲还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‌。欲望太多的人,往往容易被欲望蒙蔽双眼,做出错误的决定。而懂得控制欲望的人,能更理性地看待问题,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就像老话说的"无欲则刚",没有过多的欲望牵绊,人才能活得硬气、活得自在。

图片

二、恭俭:恭敬与节俭的处世之道"行己以恭俭为先"这句话告诉我们,为人处事要先做到恭敬和节俭。先说恭敬‌。待人恭敬不是要人卑躬屈膝,而是要有基本的礼貌和尊重。现在有些人稍微有点钱有点权,就趾高气扬,对人不礼貌,甚至看不起别人。这种人迟早要栽跟头。老祖宗早就说过:"满招损,谦受益",骄傲自大只会给自己招来损失,谦虚谨慎才能受益。恭敬待人是一种修养‌。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,都应该给予基本的尊重。对长辈恭敬是孝道,对平辈恭敬是礼貌,对晚辈恭敬是修养。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,不会因为自己地位高了就瞧不起人,也不会因为别人地位低了就轻视人家。这种恭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而是发自内心的待人态度。再说节俭‌。节俭不是要人当守财奴,而是要有节制地使用资源。现在很多人浪费成风,吃不完就倒掉,穿几次就扔掉,这种习惯既浪费钱又破坏环境。节俭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智慧。懂得节俭的人,不会因为一时冲动乱花钱,不会为了面子过度消费,而是会把钱花在刀刃上。节俭还能培养人的自制力‌。一个懂得节俭的人,往往也能控制其他方面的欲望。相反,一个铺张浪费的人,往往在其他方面也缺乏自制力。节俭不是小气,而是一种生活智慧,是一种对资源的尊重,对劳动的尊重。

图片

三、寡欲与恭俭的相互关系寡欲和恭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。‌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,就很难做到恭敬和节俭‌。因为欲望多的人往往急于求成,容易失去耐心,待人接物自然就少了恭敬;因为追求物质享受,花钱自然大手大脚,节俭就谈不上了。反过来,‌一个懂得恭敬和节俭的人,欲望自然也会减少‌。因为他知道尊重他人,就不会总想着压人一头;因为他懂得珍惜资源,就不会总想着占有更多。寡欲是内在的修养,恭俭是外在的表现‌。一个人内心欲望少了,外在行为自然就会恭敬节俭;而外在的恭敬节俭,又能反过来影响内心,让人欲望更少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。

图片

四、现代生活中的实践在现代社会,虽然物质条件比古人好多了,但"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"的道理依然适用,甚至更加重要。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‌,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广告轰炸,被鼓励买买买。这时候更要警惕欲望的膨胀。买东西前问问自己:我真的需要这个吗?没有它会影响我的生活吗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别买。少买一件不需要的东西,不仅省了钱,还少了收拾的麻烦,更少了占有的负担。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‌,恭敬待人显得尤为重要。对同事恭敬,工作会更顺利;对邻居恭敬,相处会更愉快;对服务人员恭敬,体现的是自己的修养。一个总是对人不耐烦、颐指气使的人,即使能力再强,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友谊。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‌,节俭不仅是个人的美德,更是对社会的责任。节约用水用电,减少食物浪费,选择环保产品,这些看似小事,实则是大智慧。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资源都管理不好,又怎么能管理好更大的事情呢?

图片

五、寡欲恭俭带来的好处坚持"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"的生活方式,会给人带来多方面的好处。首先,心理上会更轻松‌。没有过多的欲望牵绊,不会整天为得不到的东西焦虑;懂得恭敬待人,不会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烦恼;生活节俭,不会为经济压力发愁。这种心理状态,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。其次,人际关系会更和谐‌。一个恭敬待人的人,自然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;一个生活节俭的人,不会给人造成经济压力,相处起来更轻松。这样的人际关系,是事业和生活的坚实基础。再次,生活会更可持续‌。少欲的生活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,节俭的习惯延长了物品的使用寿命。这不仅对个人经济有好处,也对环境保护有贡献。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。最后,精神上会更充实‌。当人不再被物质欲望所累,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精神成长。读书、思考、与家人相处,这些才是让生命真正丰富的东西。

图片

六、如何培养寡欲恭俭的习惯明白了道理,关键还在于实践。如何把"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"变成生活习惯呢?对于寡欲‌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·定期整理物品,减少不必要的占有·购物前列清单,避免冲动消费·培养兴趣爱好,转移对物质的过度关注·练习知足,常怀感恩之心对于恭俭‌,可以尝试这些方法:·每天对至少三个人表达真诚的感谢或赞美·在说话前先思考三秒,避免脱口而出的不礼貌言语·记录每日开支,找出可以节省的地方·修复而非更换损坏的物品·分享多余物品给需要的人这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,需要长期坚持。开始时可能会觉得不自在,但时间长了就会成为自然。就像老话说的"习惯成自然",当寡欲和恭俭成为你的生活方式,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。

图片

七、寡欲恭俭的更高境界"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"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随着实践的深入,你会逐渐体会到它的更高境界。在寡欲方面‌,你会从"刻意减少"到"自然无求"。刚开始可能需要刻意控制自己的欲望,但慢慢地,你会发现自己对物质的依赖越来越少,能够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得满足。这不是压抑欲望,而是超越了欲望的束缚。在恭俭方面‌,你会从"外在表现"到"内在修养"。最初的恭敬和节俭可能还是一种外在表现,但久而久之,这会内化为你的品格。你不会再觉得恭敬是委屈自己,节俭是亏待自己,而是真心认同这些价值。最终‌,寡欲和恭俭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,不需要刻意为之,而是自然流露。这时候,你不仅活得更轻松自在,也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"从心所欲不逾矩"的境界。

图片

"修身以寡欲为要,行己以恭俭为先"包含了多少人生智慧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我们尤其需要重温这些古老的智慧。少一点欲望,多一点知足;少一点傲慢,多一点恭敬;少一点浪费,多一点节俭。这样的人生,或许不会大富大贵,但一定会充实而美好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Powered by pg电子有啥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